近日,奧林巴斯宣布其開發出了適合拍攝快速移動物體的積層型CMOS圖像傳感器,并在“ISSCC 2013”上發表了相關技術。預計將配備在奧林巴斯自己的醫療器械及奧林巴斯顯微鏡影像設備上。
2013年3月4日佳能宣布開發出了攝像專用的35mm全畫幅高感光度CMOS傳感器。佳能使用配備該傳感器的相機成功進行了拍攝,而且在“新月”亮度下也可拍攝視頻。
蘋果系列手機深得廣大用戶的傾睞,隨著市場與技術歸屬競爭日益激烈,蘋果和三星也存在著眾多瓜葛。但在體視顯微鏡下,芯片卻表明了一個不變的道理:三星仍為蘋果旗艦機iPhone 5制造A6處理器。
早在上半年,在倫敦的一次“人腦”展會上,我們就先睹了這位科學奇才的大腦。美國國防部芝加哥國家衛生和醫學博物館獲得授權,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掃描和拍攝,由此獲得350張極其脆弱而又珍貴的愛因斯坦大腦顯微照片。而通過新推出的軟件,人們可以透過生物顯微鏡觀察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
多少年來,無數的科研工作者都在不斷探索微觀世界的奧妙,自從奧林巴斯推出數字顯微鏡攝影大賽以來,全世界涌現出不少珍貴的攝影作品,它們不僅詮釋了顯微鏡下的生命,而且展現了科學研究之美。
科學家通過生物顯微鏡等精密儀器,拍攝到了一些平時用肉眼不能見到的植物美麗微觀世界。眾所周知,所有形狀和種類的植物從外部看起來都具備了其獨特的美。但以下這些不可思議的圖片卻展示了這些植物“不為人知”的一面。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這些生物體的內部結構,甚至包括較為復雜的分枝、嫩枝以及葉子內部。
在石墨烯薄膜研究領域,英國與韓國率先發布了領先世界的成果。近日,索尼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在“第73屆應用物理學會學術演講會”(2012年9月11~14日)上宣布通過電子顯微鏡制作出了長約120m的石墨烯薄膜,薄膜寬230mm。這是目前全球Zui長的石墨烯薄膜。
繼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推斷出DNA的雙螺旋結構59年后,近日,意大利卡坦扎羅馬格納-格雷沙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恩佐-迪-法布里奇奧,利用電子顯微鏡拍到這種支持生命的螺旋梯形結構的第一張顯微直接照片。
激光血流計是利用生物體組織可使近紅外光透過并散射的性質,通過檢測照射到人體的激光被皮膚毛細血管內流動的紅血球散射后的波長變化量,來測量血流量的設備。它的基本原理是依據八十年代初研究出來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測定法(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根據移動散射物質檢測激光波長變化量。
近日,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者使用了一種新的生物顯微鏡技術來更清楚地解析人體組織以及生物醫學材料。這項研究重點針對糖尿病病人結疤的眼組織來進行。研究者Albena表示,他們這項新技術可以為他們提供所研究組織的有效精確的數據,這項研究首次開發出這種新技術,研究者將其命名為雙峰二元AC模式生物顯微鏡,該顯微鏡可以促進我們對人體組織及生物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