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四十年來,國內的自動對焦技術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早在1985年,根據光學自準直成像原理,上海光機所首次將自動對焦技術應用于集成電路光刻機。198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樣利用自準直成像原理成功研制了應用于衛星照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又于1993年利用高分辨率CCD將對焦精度進一步提高。
個人目標的屬性識別通常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重要的參數往往是上下外殼(或桶)本身作為圖1中所示的目標。此圖描繪了一個典型的60倍計劃復消色差透鏡的目標,其中包括常見的雕刻包含所有必要的規格,以確定哪些目標是設計和正確使用的必要條件。
早期的顯微鏡依靠油燈和自然的陽光,他們的原始(但往往非常準確)顯微鏡提供外部照明光源。他們往往雇用相當巧妙的方法,如收集光從一個大的白板上或在陰天的散射陽光的反射。不幸的是,這些方法沒有提供可靠的照明和經常視場照明的面積大大超過物鏡的數值孔徑,引起眩光和水浸。
聚光鏡的一個主要參數是NA值,也就是常說的數值孔徑,這是聚光鏡的一個重要參數。?不光在聚光鏡上有NA值,在物鏡上也有表示NA值,綜合后,顯微鏡的NA值是由聚光鏡的NA值加上物鏡的NA值再除以二。
為了使顯微鏡的視野能受到均勻而又充分的照明,在顯微鏡初次安裝和調試時,就必須把照明光路系統調整好,這是正確使用顯微鏡,并獲得正確、可*結果的重要手段和Zui基本的要求。此外,正確掌握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是使用顯微鏡過程中更換光源燈泡后所必經的步驟,也是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不時地檢驗顯微鏡性能的必要手段。
鏡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拍攝到的顯微圖像的質量。市場上的中繼鏡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景通根據我們多年顯微鏡制造和對電子攝影的認識,比較了國內外各種中繼鏡拍攝的圖片,總結出幾點鑒別中繼鏡優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