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品嘗:顯微鏡下的大視界
? ? 沙粒像珠寶般璀璨斑斕,蝴蝶的鱗片像花瓣一樣綻放,就連廚房里的油鹽醬醋也都造型獨特。
??? 在國家天文臺有這樣一位“達人”,他Zui大的愛好就是用顯微鏡把身邊的事物放大。他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名叫張超,今年32歲,是國家天文臺的一名科普工作者。
?? “即便是司空見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當它們出現在顯微鏡下時,都會向你展現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另一面,這就是我沉醉于顯微攝影不能自拔的原因。”張超笑著說。
??? 在雪中“發燒”追雪的歷程,冷的不光是手腳,甚至覺得睫毛都被凍住,但換來的是肉眼看不到的精美
??? 與顯微攝影結緣,得從12年前說起。當時,20歲的張超迷上了攝影。照片越拍越多,張超卻越來越迷茫,“能拍這些的人很多,我的風格在哪兒?”
??? 第一次接觸顯微攝影完全是偶然。“2004年有朋友養蝴蝶,想要拍下蝴蝶從卵開始的成長過程。于是我就幫他想了個辦法,用顯微鏡來拍。”這次經歷讓張超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突然感覺有了顯微鏡,可拍的東西一下子變多了,視野也打開了。”
??? “還能拍點別的什么?”張超琢磨,他突然想起兒時看到的雪花圖,晶瑩剔透,有6個“花瓣”,“雪花真的是那樣嗎?”張超想將雪拍下來。
??? 雪是很美,但拍雪很難,Zui難的是控制溫度。往往雪一落在玻璃片上,還沒來得及拍攝,就融化了。幾次試拍,張超甚至沒有拍到一張照片。他后來嘗試改用冷光源,盡可能地降低周圍溫度,拖延雪花融化的時間。
??? 他還曾聞雪而動。一次,天氣預報說北京全境有雪,延慶地區可能下得Zui大。于是他連夜坐車,追到離家60公里之外,找了一間40塊錢一晚的小旅館,一兩個小時起來看一次,折騰了一夜。結果,天亮了,雪沒下。郁悶的張超還得匆匆趕回城里上班。
????? 京郊還算近的,他甚至跑到吉林、新疆拍雪花。老天爺也不好意思讓張超總是白等。前年,張超遠赴吉林,那是“很值得的一次追雪歷程”。晚上,張超等得非常焦慮,Zui后困得沒熬住,睡著了。半夜猛地醒來,一瞧:下雪了!他趕緊起身出去拍。
??? 拍攝過程本身并不浪漫,張超Zui大的感受就是“凍透了”。零下20攝氏度,雪和風攪在一起,讓他的兩件毛衣、一件厚羽絨服和全身上下十幾個保暖貼變得不起作用。冷的不光是手腳,他甚至覺得睫毛都被凍住了。一次次的辛苦,Zui終換來了一張張肉眼看不到的雪花美圖。
??? 用眼睛“品嘗”顯微鏡下,“一沙一世界”。各種調味品的絕美結晶將人們口中的味道呈現眼前。
??? 在挑戰雪花攝影的同時,張超也在嘗試其他題材。張超說,在眾多主題當中,沙子的照片尤其讓人感到驚艷,因為通過顯微鏡可以看到沙子那“表里不一”的廬山真面目。
??? 張超抓起一把沙子,沙粒從指縫中灑落,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細碎,但顯微鏡下,卻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瑩剔透像寶石,有的金黃酥脆像餅干……?這里面,那些來自熱帶海島的沙子Zui為神奇,肉眼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在顯微鏡下卻可以看到各種生物的殘體,如貝類、珊瑚、海膽碎屑。
?? “拍沙子很煩人。”張超苦笑著。拍攝之前,得先一粒一粒挑沙子,既要考慮拍攝效果,還得體現沙子來源地的特色。“有時候得挑好幾個小時,要是沒耐心,根本拍不出。”張超說。
??? “這是塞班島的星星沙,有的五個角,有的七個角;這是古巴粉色沙灘的沙子,一粉一白,圓圓的,像湯圓。”張超把玩著沙子,這些都是朋友從世界各地給他帶回來的“寶貝”。
??? 在張超的顯微鏡下,普普通通的沙子可以變寶石,更令人稱奇的是,他還嘗試著將味道通過視覺來“品嘗”,精鹽在顯微鏡下是一個個正六面體,味精就像孔雀羽毛……“醬油是非常好玩的東西,它結晶出來五花八門,不同品牌的不一樣,不同濃淡的也不一樣。”張超介紹說,顯微鏡下,各種調味品都變得非常神奇。無論是生抽老抽,還是食鹽味精,顯微鏡下的絕美結晶將人們口中的味道呈現于眼中,“藝術之美,去廚房尋找吧!”張超笑著說。
??? 當被問到常拍這些微觀的東西,會不會很無聊,張超回答:一點也不會。“當你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發現,就會非常興奮,探索總是好玩的。我們當下的生活總是缺乏新鮮感,顯微攝影令人新鮮感不斷,你不知道自己將會在鏡頭中看到怎樣的畫面。”他說,“玩顯微鏡,很少有玩膩的。”
??? 相對來說,張超的器材要多一些,目前他總共有18臺顯微鏡。這些器材若按照新品原價統計,差不多50萬元,其實張超買到手共花費四五萬元。二手顯微設備是他的首要選擇,都是些醫院或者實驗室淘汰的產品。
??? 張超使用的也是Zui普通的數碼單反相機,“佳能的600D,二手淘來時花了3000元。”在張超看來,許多數碼相機價格高昂是因為其對焦、連拍等功能強,而這些在顯微攝影時都用不上。
??? 拍攝燈光有講究,拍攝沙子,多使用側向光源。拍攝晶體,要用偏光顯微鏡。拍攝沙子,多使用側向光源,可以拍出主題清晰,背景黑暗的照片。如果要拍攝細胞,多使用透射光源。
??? 如果要拍攝晶體以及礦物切片標本,需要使用偏光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一般顯微鏡多了兩個偏振片和一個補色裝置,可以將本來無色的樣本拍得色彩斑斕,而且這些顏色也反映了晶體的一些物理性質。
??? 如果要高倍拍攝微生物,則需要相差顯微鏡或者微分干涉顯微鏡,前者可以將微生物的反差大大提高,而后者可以實現類似浮雕的效果。
??? 相機遇上顯微鏡,顯微攝影是一門使用照相機拍攝顯微鏡下一般用肉眼無法看清的標本的技術,在照相技術發明之前,使用顯微鏡的科學家們只能不辭辛苦地將他們看到的東西通過繪圖記錄下來。Zui引人矚目的是羅伯特·胡克,他于1665?年發表《顯微術》一書,內有不少精確而美麗的素描,描繪了肉眼從來沒有看到過的顯微鏡觀察結果。
??? 真正的顯微攝影歷史是從照相機的發明開始的,1877年,微生物界的一代宗師科赫發表了第一張細菌的顯微鏡照片。顯微鏡發展至今,無論是外形還是功能,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于應用領域不同,顯微鏡也衍生出各種不同種類。如今,醫學常用的光學顯微鏡主要類型有明視野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相位差顯微鏡、視頻顯微鏡、偏光顯微鏡、超聲波顯微鏡、共聚焦顯微鏡等。
??? 現在,數碼顯微攝影技術不僅限于數碼相機與顯微鏡的簡單組合,顯微鏡已經可以直接輸出視頻信號傳輸至計算機顯示器,這種技術已相當成熟并漸成主流。隨著顯微鏡和照相技術的普及,顯微攝影也從科學實驗室逐漸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目前,顯微攝影在國外開展相對普遍,尼康顯微攝影大賽、奧林巴斯顯微攝影大賽每年都會從世界各地募集到大量優秀作品,而國內的顯微攝影剛剛起步,但發展較快。像中國顯微圖像網已經聚集了一批愛好者,粉絲的隊伍正在逐步擴大。